组委会

执行主席

       田红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铁路空气动力学和列车撞击动力学专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高铁空气动力学、列车撞击动力学、大风环境行车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工程应用成果。带领团队完成我国系列已投入运营的流线型列车外形设计,研建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建成国内首套列车气动特性动模实验系统、以及国内唯一的轨道车辆实车撞击实验系统。获国家科技奖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詹天佑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光召科技奖等。

       唐志共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唐志共长期从事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应用,在新一代高超声速风洞试验系统研制、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性成果。创新高马赫数大尺寸喷管设计理论与方法,发明高稳态高品质电弧加热器,成功研制新一代高超声速风洞,构建高超声速气动力试验理论与技术体系,使我国高超声速风洞达国际领先水平;揭示多种复杂流动干扰影响机理和规律,提出相容设计和试验修正理论方法,成功应用于新型空天飞行器设计,推动临近空间和轨道再入高超飞行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丁叁叁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轨道交通复合材料专委会主任,中国中车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轨道车辆系统集成技术、车体轻量化技术、车体铝合金材料应用、车体强度、车体模态、气密强度、列车碰撞被动安全、列车空气动力学、振动噪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丁叁叁带领团队,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名誉主席

       Claudio Borri

       国际风工程协会主席

      先后在鲁尔大学波鸿分校、卡尔斯鲁厄大学、德累斯顿大学等高校从事多年科研与教学工作,并曾受邀担任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德累斯顿大学及美国圣母大学的客座教授。深度参与多项重大结构工程设计项目。其核心研究领域涵盖:壳体结构、风荷载对大型建筑与结构的影响(包括电视塔与天线、大跨度屋顶、高层建筑、桥梁及人行桥等)、大型风力涡轮机、海上风能结构等,项目足迹遍及国内外多个工程领域。

       Alan Edward Vardy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国际知名的土木工程专家,1979年起担任邓迪大学土木工程讲席教授,1985-1989年任该校副校长。他长期致力于隧道空气动力学与瞬态流体力学研究,特别关注公路和铁路隧道的运营安全,曾获英国皇家学会工业研究员奖,在Mott MacDonald公司开展相关研究。作为国际隧道安全领域的权威,他主持了5届公路与铁路隧道安全国际会议、2届隧道控制与通信会议及3届车辆隧道空气动力学与通风会议,并组织数十场相关国际研讨会。其研究涵盖瞬态流动壁面摩擦、特征线法数值误差、长管道陡峭波前演化、铁路隧道微气压波及公路隧道在线预测控制等重要方向。

       乐嘉陵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主持和领导了“921”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的技改方案的论证和建设;在地面实验设备研制中创造性地为中国建立了水平脉冲地面实验装置,从而为解决卫星、运载火箭等的关键气动问题奠定了基础。乐嘉陵领导近百名成员组成了研究团队——CARDC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吸气式推进系统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和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并取得突破 。通过地面试验和高超声速非平衡流的研究,取得了再入突防气动物理的重要进展。领导发展了缩比模型试验技术,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李进学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直升机风洞试验台动力系统研制等多项关键科研项目,解决转速闭环控制等技术问题;多次受邀参与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等行业重要会议并发表致辞,在学术座谈会上为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及学会发展建言献策;利用 PIV 技术开展前飞状态旋翼尾迹测量试验研究,揭示风速及拉力系数对其影响规律,还参与研发低速风洞内超声精确测距系统,提升风洞内距离测量准确性,为相关科研提供技术支持。 

       徐    磊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车四方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磊主持的“新一代智能悬挂式单轨列车”研发项目获2024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主持的“轨道列车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智能评估技术”项目获2023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时速2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研制”项目获2022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吕宏强

       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力学学会流体力学委员会主任,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专委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电磁学、气动噪声等方向的研究,特别是高精度多场数值仿真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某航天重大专项、国家数值风洞子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气动预研项目、航空基金、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航天一院联合基金、民机预研子项目、装发共用技术子项目等纵向项目十余项。

第四届国际工业空气动力学会议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2025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